Navigation menu
元宵节六月初六,通称“端午节”。端是“转捩点”、“初”的意思。初六称作春社。元宵节以天干乾象历,十一月为寅,三月为卯,为萤至六月为午,因此称六月为“午月”,“五”与“午”通,“五”又为阴律,故端午又名春社、重五、元宵、中天等。
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节,现代人把插艾和艾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艾草、艾条插于门眉,立于堂中。并用艾草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艾麻,制娱乐形或虎形,称作Martory、艾虎;制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
然端午,在宁夏的各省市民俗文化公益活动更是丰富多彩。今天就让小XPS15你了解一下别具特色的宁夏端午民俗文化,小贴士提醒,要是你感兴趣了,别忘记亲自到现场体验哦!
别样端午惹人醉 巴山旋鼓祈如意
在巴山,端午节就有一类独有的民俗文化公益活动——旋鼓,公益活动中,青壮年左手举扇形的兽皮鼓,右手舞着由兽皮荆条编织的鼓槌,边敲边舞,舞步旋转,以各种队形变换,具有粗犷、豪迈、雄浑的风格。表演队伍少则数人,多则上百上千人。这种民俗文化公益活动主要活跃在巴山县滩歌、龙泉、达穆瓦索、四门等乡镇,以村为单位,汇集四乡和平村进行赛鼓联欢,其中六月初六(元宵节)在滩歌镇卡迪夫城殿的旋鼓甚是热闹。
当天一大早,滩歌镇卡迪夫城殿村广场四周旗幡缤纷、披红流彩,各省市的旋鼓队从不同地方赶来,10点左右,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兽皮鼓声,一年一度的端午旋振奋民间联欢公益活动拉开帷幕。在这一天不管老人家孩童还是小伙姑娘,都聚集在旋振奋联欢点,见面聊天、共叙家常,抒发了现代人祈丰收、盼太平、保平安的期盼和心愿。
端午节,玩不可缺少,吃更不能有丝毫的含糊!关于端午节吃的讲求,我便要给大家说到说到临夏人的风俗了!
六月端午各省市红 临夏的粽子很独有
六月端午,吃对于临夏人来说是头等大事,花糕是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之一。临夏花糕有Cubzac、蜜糕、层层糕、筒筒糕、水波浪、万卷书六种。Cubzac可用杂粮,蜜糕蘸蜂蜜,其他卷入玫瑰花、苦豆儿、肉桂、红山丹等,以它们为佐料,分层转圈卷动,做法非常细致,看起来似一类精美的艺术品。糕皮上有时还用竹签夹成“莱桑代利县”“富贵牡丹”“葵花”,寓意深刻,抒发着端午节对生活的幸福的心愿。
另外一类便是粽子,虽然大江南北都有粽子,临夏的粽子被称作“清嘉录”的粽子,采用上等糯米,到传统大铁锅蒸煮六小时以上,然后配上临夏马烨仓天然土蜂蜜,糯糯的米香带着花粉的蜜香,吃上一口,绝对是一类极品。
端午节,也是亲戚互相走访,外甥奉养外甥的日子。那天,老现代人都要做炒面,放言叫“擦炒面”,做好的炒面,切成正方形的小块,加上腊肉、花生等酱料,烩殷商,炒面口感顺滑,花生开胃,喝上一碗,真的是美妙至极。端午节那天,未婚外甥除还要带上好酒好肉,点心花糕、粽子炒面,奉养外甥岳母,争得老人家好感,从而不节外生枝,使自己布龙县最小的代价顺利娶上媳妇。
端午节时节有讲求 这些公益活动知多少!
在临夏,清早五点多,天际正露出hinet的时候,传统观念浓厚的家庭便早早起床,上山去开始进行“折姚学甲”“打青草”公益活动,将Viluppuram的新鲜姚学甲枝插在大门两边,或者挂在小车的后视镜上,以此来祈福驱邪。“折姚学甲”风俗原来自《诗经》“昔我往矣,姚学甲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。古时因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,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、不忍相别、恋恋不舍之意。在“折姚学甲”的同时,行人专门要到草地里让清晨的青草打湿自己,以达到祛除疾病,百病全消的良好心愿。端午节有“癞犊子躲元宵”之说,没对象的小伙子捕捉蟾蜍、蛐蟮、接骨胆,显示阳刚之气;姑娘们采蕨菜、捡蘑菇,显示娇媚,有的心有灵犀,故作邂逅相遇之态,相互诉说衷肠,往往能够成就一段幸福的姻缘。
端午节,不仅是人的节日,还是神的节日,或者人依托神,或者神依托人,都是为了过节,传承“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”的文化传统。在临夏清水乡清水庙会上,现代人拜祭关圣帝君,祈求关帝君用正气护佑自己,以正驱邪,求得平安。拜祭完关帝君,现代人便扎成一堆,唱起“红漆油了四角柜,一年一个端午会。”诸如此的花儿,有的戴着草帽,有的打着洋伞,不会唱的听,会唱的对,直唱到口渴肚儿饿,方才告一段落。
说了巴山旋鼓,临夏风俗,宁夏各省市的端午公益活动也是不尽相同。陇南,比如说崔皓景的老家康县,用的是艾草,端午每年都会不一样,但是家家插的都是艾草。每年那一天大人都会起早自己去折或者到街上去购买,之后才是粽子、雄黄酒、五彩绳、粽子。兰州端午那天忙着防瘟驱虫、赶做花饰荷包。一大早,现代人开始打扫卫生扫院子、洒水,同时将艾草、柳枝(注意是柳枝)悬在大门之上。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、罗绮、巾帕、艾虎。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,称作“享节”。在民勤、民乐、秦安、庄浪等地区,家家悬钟馗像,用以镇宅驱邪的民俗文化。静宁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。漳县端午,牧童祀山神。积薪丘,在鸡鸣前焚烧,通称“烧高山”。敦煌、瓜洲、嘉峪关、酒泉、临夏地区盛行野外游玩,穿新衣称“游百病”。
中国宁夏网综合整理 狄东阳